close
20081205夜間活動:小小工人蓋房子
少年學社 弦音 紀錄
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權,培養思考與獨立的能力,
我們開放讓孩子自己設計活動、自行票選然後主辦活動,
經過投票結果舒妤所設計的「自己蓋房子—體會工人的辛苦」高票當選,
雖然老師一眼望穿這個活動大概會很累,同時也建議跟以往的假日活動頗為類似,
孩子依舊興致高昂,於是我們跟孩子一起討論修改讓活動更適合進行。
孩子分成兩組去討論出他們的設計圖,並被要求畫出立體圖,
嫚均、球球和于庭所設計的是三角錐狀的房子,造型特殊,
但也提醒他們是否考慮到睡得下三人?於是三人當場沙盤演練了一番;
熙寧、舒妤和酈薇設計的房子則是比較保守實在的平房,
但外表的裝飾相當華麗,有煙囪、門牌等多樣變化。
感謝球球爸爸幫我們搬了三大趟的紙箱,還有酈薇媽媽提供的紙箱,
熱心的家長們讓孩子們得以完成活動。
大家把紙箱搬到樓上後,情緒亢奮不已,雙手和嘴巴都不曾停下來過,
但半個小時後,于庭和嫚均開始抱怨球球還沒到、他們這組只有兩個人…
酈薇和熙寧也開始喊累,
「我們今天一定做不完的啦…可以只做半成品嗎?」酈薇說
熙寧則開始默默翻起書來,活動設計者舒妤雖然也是疲倦但手依舊不停動著。
球球終於來了之後于庭組士氣增進了,
我們也繼續激勵孩子
「雖然覺得房子蓋得不好看,但無論如何試著把一件事完成、不要半途而廢」、
「對自己設計、票選出來的活動更要盡力完成」,
同時以做完後帶大家去吃宵夜鼓勵大家,孩子們又開始振作起來。
在活動過程中可以看到每個孩子的做事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,
這些能力是在才藝班、安親班學不到的,跟美語、數學能力也沒有等號關係;
有些孩子很自然的指揮起同伴要如何搭建房子、從何處著手,
有些孩子則會一直問別人或老師「我現在該做什麼?」
有些孩子使用起剪刀、切割紙箱等相當俐落,
有人則一使用就受傷了,或者要費盡力氣才能將膠帶剪斷;
在創造過程中大家也brand storm激發出許多idea,
于庭組由三角錐變成金字塔再改成馬戲團帳棚,
舒妤組原本也一度因牆壁癱軟而義興闌珊,
不過猴子老師幫大家做了支柱,大家再集思廣益如何搭起屋頂,
孩子在過程中,學習遇到困境時「窮則變,變則通」的道理,
如果懂得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去做最大的成效、懂得動腦筋換一條路走、
懂得任何事都能發揮「先動手試試看」而不是等別人告訴你「該怎麼做」,
對孩子將是一生受用。
完成後大家一起去喝豆漿,大家也恢復了精神,
一起聊聊感想,酈薇和熙寧都說:「很累….」,
于庭說:「雖然蓋的時候很累,但看到漂亮的房子完成以後,又感到很高興。」
舒妤的感想很特別:
「其實設計活動時,不一定要投自己設計的活動,像我雖然設計了這個活動,但我其實是投嫚均的。」
她說不投自己的是因為聽了老師分析後
覺得自己的活動有設計不周全的地方,所以她改投嫚均的。
不過我聽來覺得舒妤學到的道理是:
懂得真心、理性的去欣賞他人的想法或創意,而不是一味的支持自己的意見。
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呢!
大家在房子中鑽來鑽去、玩起遊戲,好不快樂,
記得我小時候曾跟弟弟把電冰箱的大紙箱當作房子、把家當全搬進去,
那真是相當印象深刻的經驗。
同樣的孩子們最愛的就是可以窩在帳棚、窩在娃娃屋、
窩在「秘密基地」中嘰哩瓜啦天南地北聊秘密。
我們還跟孩子約好,早上要用震撼式「地震來了!」將孩子搖醒,
不過于庭、舒妤、嫚均和球球竟然早早就起床了在旁安靜看書,
時間一到醒著的人一起有默契的搖晃著還熟睡的人:地~~~震~~~~了~~~~
熙寧從夢中驚醒,但酈薇竟然繼續熟睡,
記得她曾經說過地震時媽媽怎麼叫她都叫不醒的往事,原來是真的!
大家一起床就精神振奮的開始「破屋大典」
邊大聲呼喊邊一躍而起跳上房子把自己的一夜成果壓扁,彷彿是某種精神儀式的象徵。
把紙箱搬去外面時,孩子們又發現了「紙箱滑梯」遊戲,
我小時候也玩過一模一樣的遊戲呢!
既然老師也做過的事可不能拿來苛責孩子,待她們玩夠後才催促大家快整理環境。
每次的活動或課程,都是為了帶給孩子好的經驗,但好的經驗不一定泛指「快樂」的經驗,
或許這個經驗讓孩子記得「很累」、「很辛苦」…
但透過這些經驗才能讓孩子體會到「堅持」、「合作」、「辛苦」的意義,
又或許這些經驗在多年後依然能讓孩子印象深刻。
建議父母們有時候不要怕讓孩子累,讓孩子多多做事多多動手,
有了累的經驗,有了成就一件事情的經驗,將來才能造就一個「挑大樑」的肩膀!
再次感謝家長們對於這次活動的付出與幫助。
少年學社 弦音 紀錄
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權,培養思考與獨立的能力,
我們開放讓孩子自己設計活動、自行票選然後主辦活動,
經過投票結果舒妤所設計的「自己蓋房子—體會工人的辛苦」高票當選,
雖然老師一眼望穿這個活動大概會很累,同時也建議跟以往的假日活動頗為類似,
孩子依舊興致高昂,於是我們跟孩子一起討論修改讓活動更適合進行。
孩子分成兩組去討論出他們的設計圖,並被要求畫出立體圖,
嫚均、球球和于庭所設計的是三角錐狀的房子,造型特殊,
但也提醒他們是否考慮到睡得下三人?於是三人當場沙盤演練了一番;
熙寧、舒妤和酈薇設計的房子則是比較保守實在的平房,
但外表的裝飾相當華麗,有煙囪、門牌等多樣變化。
感謝球球爸爸幫我們搬了三大趟的紙箱,還有酈薇媽媽提供的紙箱,
熱心的家長們讓孩子們得以完成活動。
大家把紙箱搬到樓上後,情緒亢奮不已,雙手和嘴巴都不曾停下來過,
但半個小時後,于庭和嫚均開始抱怨球球還沒到、他們這組只有兩個人…
酈薇和熙寧也開始喊累,
「我們今天一定做不完的啦…可以只做半成品嗎?」酈薇說
熙寧則開始默默翻起書來,活動設計者舒妤雖然也是疲倦但手依舊不停動著。
球球終於來了之後于庭組士氣增進了,
我們也繼續激勵孩子
「雖然覺得房子蓋得不好看,但無論如何試著把一件事完成、不要半途而廢」、
「對自己設計、票選出來的活動更要盡力完成」,
同時以做完後帶大家去吃宵夜鼓勵大家,孩子們又開始振作起來。
在活動過程中可以看到每個孩子的做事能力和獨立自主的能力,
這些能力是在才藝班、安親班學不到的,跟美語、數學能力也沒有等號關係;
有些孩子很自然的指揮起同伴要如何搭建房子、從何處著手,
有些孩子則會一直問別人或老師「我現在該做什麼?」
有些孩子使用起剪刀、切割紙箱等相當俐落,
有人則一使用就受傷了,或者要費盡力氣才能將膠帶剪斷;
在創造過程中大家也brand storm激發出許多idea,
于庭組由三角錐變成金字塔再改成馬戲團帳棚,
舒妤組原本也一度因牆壁癱軟而義興闌珊,
不過猴子老師幫大家做了支柱,大家再集思廣益如何搭起屋頂,
孩子在過程中,學習遇到困境時「窮則變,變則通」的道理,
如果懂得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去做最大的成效、懂得動腦筋換一條路走、
懂得任何事都能發揮「先動手試試看」而不是等別人告訴你「該怎麼做」,
對孩子將是一生受用。
完成後大家一起去喝豆漿,大家也恢復了精神,
一起聊聊感想,酈薇和熙寧都說:「很累….」,
于庭說:「雖然蓋的時候很累,但看到漂亮的房子完成以後,又感到很高興。」
舒妤的感想很特別:
「其實設計活動時,不一定要投自己設計的活動,像我雖然設計了這個活動,但我其實是投嫚均的。」
她說不投自己的是因為聽了老師分析後
覺得自己的活動有設計不周全的地方,所以她改投嫚均的。
不過我聽來覺得舒妤學到的道理是:
懂得真心、理性的去欣賞他人的想法或創意,而不是一味的支持自己的意見。
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呢!
大家在房子中鑽來鑽去、玩起遊戲,好不快樂,
記得我小時候曾跟弟弟把電冰箱的大紙箱當作房子、把家當全搬進去,
那真是相當印象深刻的經驗。
同樣的孩子們最愛的就是可以窩在帳棚、窩在娃娃屋、
窩在「秘密基地」中嘰哩瓜啦天南地北聊秘密。
我們還跟孩子約好,早上要用震撼式「地震來了!」將孩子搖醒,
不過于庭、舒妤、嫚均和球球竟然早早就起床了在旁安靜看書,
時間一到醒著的人一起有默契的搖晃著還熟睡的人:地~~~震~~~~了~~~~
熙寧從夢中驚醒,但酈薇竟然繼續熟睡,
記得她曾經說過地震時媽媽怎麼叫她都叫不醒的往事,原來是真的!
大家一起床就精神振奮的開始「破屋大典」
邊大聲呼喊邊一躍而起跳上房子把自己的一夜成果壓扁,彷彿是某種精神儀式的象徵。
把紙箱搬去外面時,孩子們又發現了「紙箱滑梯」遊戲,
我小時候也玩過一模一樣的遊戲呢!
既然老師也做過的事可不能拿來苛責孩子,待她們玩夠後才催促大家快整理環境。
每次的活動或課程,都是為了帶給孩子好的經驗,但好的經驗不一定泛指「快樂」的經驗,
或許這個經驗讓孩子記得「很累」、「很辛苦」…
但透過這些經驗才能讓孩子體會到「堅持」、「合作」、「辛苦」的意義,
又或許這些經驗在多年後依然能讓孩子印象深刻。
建議父母們有時候不要怕讓孩子累,讓孩子多多做事多多動手,
有了累的經驗,有了成就一件事情的經驗,將來才能造就一個「挑大樑」的肩膀!
再次感謝家長們對於這次活動的付出與幫助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